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要取法乎上,不能要求老师降低标准。
第二,要专心学习。
第三,要持之以恒。
第四,要诚心请教。
我们先说最重要的第一点,取法乎上。
既然是学生,要学当然学最好的。
孟子说,古代的神射手后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求把弓拉满,弓没有拉满,蓄积的力量不够,怎么能射得准、射得远呢?他还说,高明的木匠教导人,一定要用规矩,就是圆规跟曲尺,该画圆就圆,该画方就方,要照规矩来。
孟子的学生听他谈人生的道理,觉得实在是太好了,却不容易做到。
有个叫公孙丑的学生说:“先生所说的人生正道,既高尚又美好,简直像登天一样,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为什么不让它变得有可能达到,然后人们可以每天努力去追求呢?”
公孙丑的意思是希望稍微降低标准,让学生可以跟得上。
孟子回答说:“高明的木匠不会为了笨拙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绳墨(木匠打直线用的工具),后羿不会为了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
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拉满弓,但是不发箭,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他站在正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就会跟着他学。”
作为老师,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这个过程中使生命的力量充分施展开来,这样才是人生的正路。
孟子后来谈浩然之气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心生羡慕,即使不见得多么了解其中的道理,也会觉得他讲得真是有一种力量,活着真是痛快,做个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人生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而不必执著于那些富贵名利。
孟子这样谈到老师,学生该怎么办呢?学生不能让老师降低标准,学生要往上提升。
这就叫取法乎上,这个“上”
当然不限于身边的老师。
孟子强调两点:第一点,向古人学习,跟古人做朋友,也就是“尚友”
古人。
怎样跟古人交朋友?吟咏他们的诗,阅读他们的书,同时还要讨论他们在当时的所作所为。
比如,大家喜欢读历史、传记方面的书,了解古人的生活、志向与作风,就等于跟古人做朋友一样。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有为者亦若是”
(有所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他做得到我也做得到,很多人正是以这种方式获得了成长。
第二点,向圣人学习。
孟子着重提到他眼中的两位圣人。
一是伯夷。
伯夷和弟弟叔齐,本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
父亲死后,二人谦让,都不接受国君之位,反而离开国家,逃到西边的周国。
正好碰到周武王起兵造反,*商纣,两兄弟认为做臣子的不可以造反,就劝阻武王。
武王自然不会理睬他们。
推·商朝之后,两兄弟说我们不吃你周朝的粮食,就逃到首阳山上饿死了。
司马迁觉得这么好的人有如此遭遇,实在是天道不太公平,便把伯夷排在《史记》列传的第一位。
在古代,常常把这两个人看成志节、节操的代表,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随便妥协。
孟子说:“听说了伯夷作风的人,贪婪的变廉洁了,懦弱的立定志向了。”
成语“廉顽立懦”
炮灰女重生归来,发誓逆天改命,修修仙,报报仇原本意欲低调行事,却不料可爱萌宠精分美男恶魔男神各个自己送上门来更有可恶的穿越女次次挑衅!哼!管他什么神,什么鬼!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欠了我的统统还回来!带着忠犬,大杀四方!带着自家忠犬去翻身!内有蛇精病出没,请注意出行安全...
红颜血,豪杰泪,一支青竹,半枕桃木,翩翩红袖拭凄凉,浩气镇苍黄。孝悌存,英魂在,擂鼓震天,脚踏苍茫,萧萧琴瑟祭情郎,一诺永不忘。话不尽天下熙熙红尘事,看不尽人生百态大解放。(末世文)...
...
前世,乔阡陌亲眼看见自己的丈夫与‘妹妹’在家里上演着春宫图,还被指责为小三!她怀孕,‘妹妹’也怀孕,而且孩子还比她大!心如死灰,却意外得知,就连自己的父亲都参与其中,而这一切居然是他们安排好的!跌落楼梯,胎儿不保,就连她也命丧黄泉,再度醒来,居然回到了十五岁!重活一世,她发誓,绝对要把自己曾经所受的痛苦统统还回去!却没想到,在复仇路上遇到了他。第一次见面,他说,我没见过你这么蠢的人。第二次见面,他说,你出门都不带脑子的么?第N次见面,他说,就你?来十个也是白搭。话虽不好听,可在遇到危险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她身边。流言,陷害,各种风波接踵而来,而他始终是默默地选择信任她。反击,报复,在别人都说她是坏女人时,他也仅仅是安静地站在她身后,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一夜酒醉,再醒来,她发现自己的第一次没了!不过是酒会一场,她竟然跟冰山老板逃回家去,她还在满心忐...
我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嗯也许是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