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舍利,是梵文的音译,其本来的意思是指尸体或尸骨。
但佛教中说的舍利有其特殊的含义。
佛教认为,舍利是佛和有德行的高僧勤修戒、定、慧等的功德所形成之物。
舍利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全身舍利或完整舍利,即死后**不坏或缩小;另一种叫碎身舍利,即尸体火化后凝结成颗粒状的固体。
这种舍利又分为白色米粒状的骨舍利,红色的肉舍利和黑色的发舍利。
另外还有烧不坏的心、舌、眼而成的舍利。
但一般指骨舍利。
释迦牟尼去世后,火化后遗体结成了许多颗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珠子,加上其他的身骨、牙齿、毛发留下来,这就是最早的舍利。
由于佛陀在世时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其遗骨成为人们纪念他的最佳遗物。
因此各国民众,凡是曾经与佛陀有缘的,都希望得到佛陀的骨殖,建塔礼拜。
最初有这种想法的是波婆国的末罗族人,他们想到佛陀灭度于拘尸那罗境内,害怕人家不给佛陀舍利,便企图诉诸武力,带着大批兵马,杀气腾腾地来到了拘尸那罗城下。
消息传开,其他诸国也不甘人后,有6个国家的国王也纷纷派兵而来,要夺取佛陀的遗骨舍利。
当然,拘尸那罗的末罗人更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利。
眼看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这时一位香姓婆罗门说:“我们一生多受佛陀的教诲,现在却为了佛的舍利互相争斗,实在有违佛陀的精神。
依我看,舍利还是多分几份的好。”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请这位婆罗门作为执法人,进行分配。
佛舍利被分为8份,各自如愿以偿。
但是,在早期佛教中,佛只有一个,哪来那么多舍利以供崇拜呢?于是,舍利也就不限于佛陀的骨殖了,一些有德行的高僧火化之后剩下的残骨也被称为舍利。
舍利是佛教信徒们崇拜的圣物,尤其是佛陀的舍利更是珍贵万分。
拥有了佛陀的舍利,犹如佛陀亲临一样。
于是,为了保存好舍利,人们便创造了塔。
释迦牟尼的舍利被8个国王分别取走后,最初修建了8座舍利塔,供奉佛陀的舍利。
到了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大兴佛教,他统一印度,将各国的舍利塔打开,将佛陀舍利分为84000份,分散到各地建造84000座舍利塔供养。
因此,佛陀的舍利就分布在四面八方了。
塔在梵文中的本意就是坟墓。
在印度,现存最早的三齐大塔,据说是埋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完全是一个坟墓的样子。
中间是半圆覆体式的大土堆,顶上有竖竿和圆柴,下有台基和栏墙。
前有上下的阶梯,最外面还有四面开门的围墙。
这已经是经过阿育王时代大大加工过的样子了。
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土堆而已。
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供奉舍利而建造塔的做法也传到中国。
在中国,佛塔亦称为浮屠、浮图、佛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