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洋房的“样板”
,简直象从天堂跌到地狱那般差异。
苏联人的排外情绪,并未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的口号,有所改变:这个事实,托洛茨基都承认过。
'2'莫斯科的平民如此,毫无知识的农民,亦复如此。
经国说他们不讲道理。
“我初到的时候,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一家肯借床铺给我睡。
第一夜我就睡在一个教堂的车房里。”
'3'
不讲道理的原因,是这些人的优越感,潜意识的种族歧视。
他们奇怪,怎么会来个插队的矮小中国人?至于为什么?尼古拉同志什么出身来历?没有人有兴趣,经国不会去说它,说了也白费气力。
忍耐恐怕是经国唯一的武器,迫不得已,把自己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情绪、骄傲,隐藏起来,用行动表
现做农民的朋友。
其忍辱负重的过程,有他自己的日记,足资征引。
“第二天,一早就到农场去。
农民讲许多话来讥笑我,可是,我很客气的对他们说:‘早安!
’后来有一个老农民对我说:‘你应该与我们共同耕田!
’我说:‘好!
’他们就给了我一匹马及其它的农具,开始我以为耕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可是后来感觉到并不十分困难,惟须多用体力罢了。
耕田耕到晚上,身体已很疲倦。
回到教堂的车房中,浑身疼痛,倒头就睡。
睡到半夜,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妇人,起了些同情心,把我叫醒:‘朋友!
这不是睡觉的地方,到我的草屋里去睡吧!
’‘十分感谢我慈爱的老朋友!
不过我今天很疲倦了,明天我来!
’我冷冷地回答。
‘你用不着怕我,在这儿睡觉是会生病的!
我住的虽是茅屋,可是要比这里好得多,一同去吧!
’”
'4'。
没有住处,睡到“教堂车房里”
的经国,是他献身苏维埃祖国的第一课。
“劳其筋骨”
,斯大林好象颇懂中国孟轲的大道理。
沙弗亚老农妇的慈爱,和苏联布尔什维克的残暴,形成强烈的对比。
相信,这是经国第一次感到人性光辉的温暖时刻。
沙弗亚终于成了他的好朋友,那草屋成为他唯一的归宿。
冲破环境的哲学,是抓上层阶级,向村中顽固派的领袖,进行宣传和说服工作。
他的结论:“要有群众的信仰,必须先和他们的领袖接近,要在群众中发生影响,必须先影响他们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