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比如唐宣宗年间,长安附近的安国寺就购置了一处庄田,包括房舍、田地及树木,并立有契约,t由地方官员签署。
宋代,一度曾下达禁止寺院向民间购买土地的禁令,但没过多久,这条禁令就形同虚设。
宋代寺院购田的记录屡屡见于各种史籍。
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皇帝下诏特许明州阿育王广利禅寺购买田地。
寺院住持德光禅师将朝廷的赏赐,以及大臣、居士们施舍的钱财用来购田,总计买田4000余亩,每年收获5000石谷子。
寺院就是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获得大片土地的。
从北魏、隋唐开始,寺院广占田产的现象就很普遍。
发展到宋元以后,寺院占地的规模越来越大。
南宋时,一些大的寺院拥有的不动产田地多达数万亩。
辽代,有一昭华寺,拥有540顷寺田,合计万亩以上。
不难想象,这样规模的寺院实际上就是一座庞大的庄园。
《续高僧传》中曾记录一座这样的寺院:
“京邑清禅寺,……九级浮空,重廓远摄,堂殿院宇,众事圆成。
竹树森繁,园圃周绕;水陆庄田,仓廪碾碾,库藏盈满。
京师殷富,无过此寺。”
这段记录描写京城的清禅寺,在重重殿堂院宇之外,是繁茂的竹林、青翠的田园。
这座寺院不仅有水田旱地,还有碾房一类的手工作坊,以及装满了各种东西的库房。
在整个京城,也没有比这寺院更富的了。
寺院的庄园除了种植农作物,还有其他各种收入,其中工业作坊和商业活动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从敦煌发现的寺院账本中知道,敦煌净土寺仅磨坊一项收入就相当于粮食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宋朝,江南各寺拥有碾房、油坊一类作坊是极为普遍的,它们给寺院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收益。
此外,寺院从事的手工业还有制砚、制墨、冶铁、冶银、纺织、刺绣、饮食、船坊、制茶、印刷、造纸等等。
(2)“长生库”
和“无尽藏”
除了农耕种植的“第一产业”
和开办手工作坊的“第二产业”
,较大的寺院还积极从事“第三产业”
。
这些寺院拥有大量房产,便利用这些房屋开办店铺、旅馆、货栈、钱庄等等。
在寺院各种商业性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长生库”
和“无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