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蒋介石后来所以勉强赞同,仅仅因为我外、婆的一再劝说,支持蒋经国的留学大志。
经国去苏后,经济上很少得到蒋介石的接济,因此蒋经国在苏联的生活是相当窘迫的。
还是外婆知愉后,将全部私蓄二千元托陈果夫转汇经国,才解决了他的困难。”
'11'
要找出蒋先生不喜欢苏联的证据,千千万万,问题就在于那个时期的蒋介石。
一九二五年,蒋介石、鲍罗廷正打得火热,没有苏联的卢布、枪枝,当年黄埔军校都无法成立,不喜欢苏联,他绝不会叫出“以苏联为师”
的口号来。
一九二五年,蒋陈结婚,才三年不到,枕边细语,陈对蒋有相当分量的影响力,人人可以置信。
经国留学这件事,蒋会固执到非要“一再劝说”
,才“勉强赞同”
,恐怕与蒋的为人个性不合,有保留存疑之处。
蒋介石是道地的机会主义者,又是玩弄权术的斫轮老手,送经国去莫斯科,这个注他不下吗?后来纬国去柏林,不正是南京向希特勒认同之际吗?至于一九二七年以后的戏剧性发展,使得蒋先生噬脐莫及,那是连神仙都料不到的。
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九日,和第一批二十二位同学,'12'搭上一艘苏轮,经过三昼夜的航行,从广州抵达上海,借候船之便,和毛福梅作短暂团聚。
经国的鸿鹄之志,则是毛夫人所无法了解的,“革命”
等新鲜词儿,几乎听厌了,革命使她丢了丈夫,现在恐怕又有失去独生子的危险。
怎么解释,奇 …書∧ 網毛夫人也不懂,革命何以非到那个远在天边的地方。
毛福梅流了无限眼泪,经国除了安慰,一样涕泪纵横。
但是,改变是不可能的了。
去苏联的行程,共有三条路线。
一为从哈尔滨,转中东铁路,但满洲为张作霖控制,安全有顾虑。
二为转道欧洲去莫斯科,路太远,旅费太贵。
三为从上海搭苏联货轮,到海参崴,改走陆路。
海参崴,历史上曾是大清帝国的疆土,咸丰手里,割给帝俄,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苏联东方重要的海军军港,西伯利亚铁道终点于此,故贸易颇盛。
中国色彩,仍很浓厚,华人约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近乎半华半俄,华人经营的餐馆、茶室、赌馆、戏院、烟馆,应有尽有。
第三国际负责接待的,是位德国犹太人韦登麦,'13'除了朔风凛冽,万里冰封,冷得不太习惯以外,并无异乡异样的感觉。
四天半后,登上去莫斯科的火车。
这是一段枯寂漫长的行程,每人分配到自己的床位,可惜,是双层硬席,车外漫天飞雪,人人冻得哆嗦不已,车内竟无取暖设备。
因缺原煤,车头引擎的动力,依靠木材,行驶缓慢,更逢站必停。
车上没有餐车,没有饮水,悉赖停站供应。
这就象我们在《齐瓦哥医生》影片中所看到的场面,那么寒怆了。
海参崴距莫斯科,七千四百公里,经国的一位旅途同伴,把此行见闻,描叙得很细致生动,兹摘要援引:
“火车自海参崴出发,因为路线弯曲,地势高低不平,以故车行甚缓,第三天才到赤塔。
这是西伯利亚的东部重镇,为原日远东政府首府。
纵贯东三省的中东铁路,即在此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