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澳)米海伊·维尼奥尔文
胥弋译柏青校
1999年2月,澳洲广播电台(ABCPacificRadio)的记者米海伊·维尼奥尔对法国作家菲利普·迪昂进行了一次专访。
菲利普·迪昂创作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中汇集了形形色色的漂泊者,以及那些为了生活拼搏奋斗的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整整一代喜欢他的作品的读者。
菲利普·迪昂在法国被视为一个偶像型作家,他开创了一种与同一时代的矫揉造作的文风分庭抗礼的写作风格,确实,当他笔下的人物在努力奋斗和漂泊着,试图诠释一种围绕在他们周围世界的感觉时,得到了整整一代读者的认同与赞许。
1981年当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50比1》问世的时候,他还在一条偏僻的高速公路的收费亭里担任夜班值班员。
他拥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他们几乎每本小说都不错过,与小说中的人物一同成长,并且总是渴望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世界里。
菲利普·迪昂迄今已经出版了二十余部长篇小说和短篇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就是长篇小说《三十七度二》。
对菲利普·迪昂来说,虽然法国之外的读者难以接触到他的作品,令他感到有些苦恼。
但是,如果读者只是通过那部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三十七度二》(又译为:《巴黎野玫瑰》)去认识他,这更令他感到难以忍受,针对这个问题,他向澳洲广播电台的记者米海伊·维尼奥尔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鉴于访谈中,涉及小说英文版翻译的内容与中国读者关系不大,故略有删节。
)
菲利普·迪昂(以下简称:菲):这件事实在令人感到厌恶,我的作品竟然只是通过这部电影在世界各地传播,导演让·雅克·贝纳克斯的审美情趣与我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米海伊·维尼奥尔(以下简称:米):所以你希望那些煽情的内容尽量少一点儿,而把更多的东西,都集中到人物性格的刻划上。
菲:这太难了,因为在这部电影中只有两个角色,而在小说中,我不能肯定我是否只讲述了两个人物。
有时候,在我的内心世界里,也许只是一个角色,它的一半是男性,而另一半是女性——这并不是特别残忍。
如果你是个电影导演,你必须非常小心,处理得更加细致。
假如电影中出现一个爱情场景,你不能硬是给它配上一段音乐。
在这部电影和其他大多数影片里,他们运用的手法,简直就像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一样。
举例来说,我在小说《三十七度二》的开头,曾提及男主人公有一辆黄色的小汽车,我只不过说了这么一句。
结果在影片中,男主人公自始至终、老是开着一辆黄色的汽车,还有就是去看日落,或者在听音乐的时候,总是不断地重复。
这也太过分了,这就像吃蛋糕一样。
它的配料太丰富了!
每种蛋糕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奶油的、巧克力的等等,有很多品种。
如果你把它们全都混在一起,这简直太糟糕了!
米:好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话题就说到这儿。
菲利普·迪昂似乎对他的偶像地位感到很不舒服,作为一个作家,他总是尽可能使他的形象更加真实、自然。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成为一个作家,就如同成为一个面包师或者修理工一样。
你只不过使用不同的工具,获得不同的效果罢了,一切就这么简单。
此外,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当出版社因为出版他的第一本书,邀请他到巴黎去的时候,他拒绝前往。
当时他正在忙着改建一幢乡间的老房子,他不认为这次外出有任何意义。
这种不肯随波逐流的态度,让他被别人当做一个遁世者,同时也令巴黎的文学圈感到厌烦。
一些批评家对他的法语纯洁性提出质疑,并且批评他对虚拟未完成时态随便滥用,以及他从来不在小说中使用分号,甚至因为他的书中出现太多的“冰箱”
,而大加指责。
尽管如此,他还是拥有一个非常固定的读者群,到了1993年,他的作品被享有极高声誉的伽利玛出版社看中,这种合作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当我准备对菲利普·迪昂进行访谈的时候,我变得有些惶恐不安了。
确实,我怎么才能去和一个在自己的书中,给小说家提出如下建议的人去谈论创作呢?
“无论什么人写文章,对你赞美或者批评,都不要去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