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且说纪州远在京畿之北,是边境关要之地,亦是太祖皇帝祖籍所在,大齐开国三百年来,纪州一直固守着国土的北门。
扶意千里迢迢来京城,先走旱路再换水路,最后还要两天的马车才能到达,便是水路那三日里,与祝镕在江上偶遇。
此刻,她准备好了明日要教授的功课,带着香橼退出书房,站在屋檐下等她吹灭里头的蜡烛油灯,身边的光线越来越暗,院门外灯笼下就渐渐明亮,她看见了祝镕的身影。
来京的路,忠国公府派人在岸边接她,先头随行的皆是自家家仆,他们这些旱地生长的人不堪江河颠簸,当日上了船,就剩扶意一人不晕。
为了替香橼要一碗热汤,扶意在清晨独自走上甲板找船娘,落在身上的晨曦与江上波光同辉,还有看不尽的自在天地,她欢喜极了。
谁知一回眸,有个人在身后看着她。
扶意从小跟随父亲念书,虽是独生女无兄弟姐妹,可家中学生往来无数,她不会见了男子就露怯,彼时便大大方方地问了声:“这样好风光,公子可也看迷了?”
没想到……那人便是祝镕,更没想到,他们还会再相见。
香橼关了书房的门,搀扶小姐往卧房去,笑着说:“多几位学生也好,万一韵之小姐又不来,咱们也不尴尬,其他几位总会来吧……”
扶意再看向院门外,祝镕已经不在了,她把心思收回来,轻声应着:“我也想,总不见得四个姑娘都不来,不过是带她们认字写字、念几句诗,也不算我逞才,往后就不会白白闲着了。”
主仆二人说话的功夫,祝镕已经到了弟弟的屋子,平珒(音同津)是父亲妾室所生,也是唯一的亲儿子,在家中一众兄弟里排行最小,今年才十一岁,自幼体弱多病,惹人怜爱。
祝镕来时,弟弟已经睡熟,他摸了摸平珒的额头,问乳母:“已经不烧了?”
乳母应道:“日落前才退烧,就前几日被西苑四公子领着一道去骑马,吹了风回来就病了,四公子倒没什么事。”
祝镕为弟弟掖好被子,吩咐道:“好生照顾着,若还是不妥当,待我告知祖母请太医来瞧瞧。”
这般嘱咐后,他才离去,再经过清秋阁,这里的灯火已经灭了。
祝镕没有驻足,大步返回祖母内院,他今晚还有很重要的事要去做。
至于和言扶意的初见,似乎不必刻意去告诫什么,那是个通透聪明,极具涵养的姑娘,换做别家女孩子,就拿韵之来说,怕是早嚷嚷出来“我们已经见过了”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祝镕满面清冷地回到卧房,利落地换了衣裳,趁人不注意,迅速离开了大宅,跳上早就在后门备好的骏马,奔驰而去。
那一夜相安,隔天清早就有明媚阳光,将清秋阁照得亮堂堂。
扶意站在院子里,看婆子们将书桌搬进书房,片刻功夫就收拾妥当,再等她用过早饭,除了韵之,三位小妹妹就齐齐地来了。
“去老夫人院里问一声,二小姐几时过来。”
扶意打发翠珠去,这一边,笑悠悠问几个小姑娘,“妹妹们都念过什么书,会背什么诗,写字几年了?”
这会子,祝韵之还赖在哥哥屋里没走,兄妹俩隔着屏风说话,祝镕一面换官服,笑道:“你们上课还挺早,比我们衙门还早。”
韵之很不高兴,幽怨地说:“就是那个言扶意呀,说什么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的课业时辰比下午还多呢,你说她到底有什么本事?”
祝镕束好腰带出来,宠爱地轻拍妹妹脑袋:“赶紧去吧,别等婶婶派人来捉你。”
韵之恨恨:“听说昨天言扶意把我娘哄得可开心,真怕我娘往后只听姓言的,她若敢去乱告状坑我,我跟她没完。”
“二小姐,书房来人催了……”
外头传来乳母的声音。
韵之刚要发作,被祝镕按下,好生道:“有她在,你本是多一重庇护,为何不能好好与她相处?你别忘了,婶婶要你搬回东苑住,已经提了好几回,你若往后日日迟到,奶奶就真护不得你了。”
表哥大婚之夜,正是她赴死之时。明明清白的人,却被冠上狐媚子的丑名。她不甘地闭上眼,再睁眼时,重回到了父母双亡那年。寄人篱下,她不再懦弱。重活一世,她誓要守护自己!...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都市情缘小说,它如长河般的悲壮凄美,主人翁江梦远与青梅竹马的恋人西楚艳演绎了一场生死永相随,不离亦不弃。爱到白头老,相守亦相望那份纯真纯美的生死之恋。后来,西楚艳因为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他让他伤心欲绝。从此,主人翁江梦远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他将情归何处呢?...
村庙最新章节列小说村庙短刃著村庙全文阅读关于村庙村中多庙宇,然庙从何来?人所供奉者为何物?谁又曾想过,那整日里居与庙宇之中,接受世人香火供奉的神灵,却是邪孽异物?故事,从那阴森森的庙宇中ampgt...
李贞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睡回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附身在了那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大唐越王身上。成了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儿子?这是好事儿啊,谁不知道李世民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期之一?这个年代,绝对是所有穿越客的最佳选择。再说了,咱可是堂堂大唐亲王,这辈子算是衣食无忧了,不但衣食无忧嘎嘎嘎但是,貌似...
一个异世孤魂,来到苍茫大陆成为农家女,觅得仙缘,踏入仙途,开始一段传奇之旅。QQ群326871575欢迎各位加入身份验证为小说中的人名...
贾亦韬,一个年轻有为的历史学者,对于明史极有研究,因缘际会之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之中,成为了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尤其是明末时期,贾亦韬有着极深的研究,他相信,由他当皇帝,无需过多的辛劳,不需像崇祯皇帝那样日夜忙于勤政,更不需要过着艰苦的日子,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只需将历史上的人物放到合适的位置,当一个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