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章 和尚的出现2(第1页)

从东汉到两晋,中国内地的僧人几乎全是西域胡人,他们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时,汉人出家受到一定限制。

史书上曾记录:“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

……汉人皆不得出家。”

当然,这种限制并不十分严格。

也是在东汉时代,出现了第一位汉人出家者严佛调,他曾与安玄合作翻译过一部佛经《法镜经》。

三国时代,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佛教还没有传到东吴。

三国时,外籍僧人开始进入这一地区。

先是月氏人支谦来到东吴,受到吴主孙权的重视,翻译佛经多部。

之后,康居人康僧会来到吴都建业(今南京),在孙权的支持下首建佛寺,称为“初建寺”

三国时,佛教在魏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汉人出家的越来越多。

不过这些僧人还没有严格按照佛教仪式规定出家受戒,只是剃除了须发,穿上了僧服而已。

到曹魏末年的嘉平年间,天竺僧人昙柯迦罗来到洛阳。

他接受僧众的请求,翻译了一部称作《僧祗戒心》的律典,并“更请梵僧立羯磨法,中夏戒律,始自乎此。”

《高僧传》)这就是说,自魏嘉平年间,因昙柯迦罗译出《僧祗戒心》,中国汉地才有了出家受戒的制度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僧人。

两晋时期,当时,佛教传播中心有三处:一在凉州,一在长安,一在庐山。

凉州地区是胡僧来到中原前的中转站,那里政治相对安定,许多西域僧人到内地前,往往先在凉州学习汉语,一些重要的佛经翻译也出自凉州。

凉州往南,便是关中,于是长安成为佛教传播的一个重镇,鸠摩罗什是那里的核心人物。

当时南方的佛教中心是庐山,那里是慧远僧团活动的地方,不过承担南方佛教事业的慧远已经是汉族人了。

到北魏兴起,平城与洛阳先后成为佛教重地,这明显地反映在石窟艺术上。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开窟造像的中心移到了龙门。

其中孝文帝迁都后及宣武帝时期是第一次**。

现存石窟2000多个,造像10万多尊,其中三分之一在北魏时完成。

在南方,佛教在建康(今南京)也盛极一时。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基本上是由西向东,再自北而南,西域僧人在其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南朝四百八十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曾一度成为“国教”

,对当时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风靡是由若干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佛经的翻译。

佛教起源于印度,各种佛经都以梵文书写,只有将梵文的佛经译成中文,才能使佛教教义为人所知。

最早的佛经汉译本是《四十二章经》,相传为东汉时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译。

到两晋南北朝时,译经事业有了极大的发展。

参与译经的人数之众,译出佛经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译经涉及的佛教流派之广,均属空前。

当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例如道安、真谛等。

特别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在长安主持翻译的众多佛教典籍,对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整个南北朝时期的译经已经500多部。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