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古代中国的原意就是官舍、官署。
据说,摄摩腾和竺法兰因是最早来华的天竺僧人,因此开始被安置在专门接待四夷远国来客的鸿胪寺。
后来,汉明帝在洛阳西雍门外为他们建造了“精舍”
,让他们安住。
他们为了表示不忘本,就将这个精舍称为“寺”
,并起了一个名字,叫“白马寺”
。
因此,相传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
据说,白马寺模仿印度祗园精舍,规模很大。
寺中有塔,殿内有壁画。
摄摩腾和竺法兰因两人在此译出了《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的一部汉译佛经。
寺门两旁有摄摩腾、竺法兰因的墓塔。
另外,寺院的东面有齐云塔,是后唐时建造的一座木制9层塔。
宋代靖康之乱时毁于战火。
清代重建,现在还保存着,是一座13层的砖塔。
白马寺年代久远,数次毁于兵灾,也曾多次重建。
白马寺是北朝佛教中心,常住僧人多达千人,历代有不少名僧都曾在此居住、传道、译经。
如曹魏时的康僧铠、昙谛、白延,西晋的竺法护,北魏的昙摩流支、佛陀扇多,唐代的佛陀多罗等高僧,都曾在本寺译经。
白马寺原来建筑雄伟,今天仅保存了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建筑。
所藏唐代经幢、元代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原有的石刻弥勒像已被盗往美国。
1928年,寺为军阀冯玉祥所毁。
1931年,由上海杜月笙、戴季陶等人出资重建。
建国以后,寺院殿堂多次维修,已成为中原佛教圣地。
寺院别称
佛教寺院在中国的名称很多,如伽蓝、招提、道场、阿兰若、梵刹、庵堂、丛林等等。
伽蓝,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是众园、僧院。
意思是能生长道芽圣果的地方,是建筑完备的佛教寺院的统称。
招提,也来自梵文,意译四方、四方僧房等,指来自四方的僧众都可住宿的僧房,为僧众共有。
在唐代,招提又被作为小寺的别称。
道场,也是来自印度的一个翻译名词。
又称“菩提道场”
。
原指佛成道的地方,即今印度的菩提伽耶,后来则泛指一切佛僧修道的地方,不问有无殿宇堂舍。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场则变成佛寺的别称。
隋炀帝时曾敕令天下一切寺院一律改称道场,把建立在皇宫内的佛龛及其他佛事活动的场所称“内道场”